大美宝钞贬值这么厉害, 为何我们毫无感觉

  • 2025-07-25 09:40:59
  • 259

我们知道当年大明发行过大明宝钞,其批评者认为大明宝钞落后,最主要问题就是没有准备金,而巧了,现在的美元也是没有准备金的,完全靠美国政府发债支撑,那么说一句大美宝钞不为过吧。

闲话少说,美元自从尼克松宣布不能兑换黄金,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就再也没有准备金了,从金价看,美元从一盎司等于35美元,到现在的3300美元换一盎司,基本上接近贬值了一百倍,而这也就是五十年时间,当年的大明宝钞也就是这个贬值速度。

但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说,美元的贬值好像又对我们影响没那么大?

虽然美元已经远不如美国60年代那样值钱了,美国政府也承认一直在鼓励通胀,但是其通胀似乎还能接受,比如60年代一张电影票也就是0.5美元,而现在电影票一般在20美元,也就是上涨40倍。70年代油价大概也就是3美元一桶,石油危机后涨到12美元,美国人已经高呼用不起油了,但是现在油价已经常年在80美元左右,大家也可以接受。

这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收入也在上涨,比如70年代美国人均收入在2000美元左右,现在大概是40000美元,上涨了20倍,和油价电影票这些比,其实美国人均收入的涨幅是比不过的,所以美国人总是怀念50年代和60年代的黄金岁月,因为确实那时候美国人日子更好过。但是美国人还是能接受,因为毕竟没涨到我们当年法币和金圆券还有德国马克那种程度,大家都怕恶性快速的通胀,对于缓慢通胀其实没有那么大的感触。

这里顺便说一句,我们70年代人均收入大概是200美元左右,是当时美国的十分之一,现在是1万三,是美国的三分之一,确实拉近了不少。

第二点呢:就是比较的对象不一样,其实我们为什么说某个货币贬值,都是有参考对象的,美元其实在取消金本位后,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参考对象,大多数人不会时刻拿美元和黄金对比,而大明宝钞他有着明确的参考对象就是金银和铜钱,所以老百姓还是时刻会想着这个大明宝钞值钱了吗?贬值后是不是要去换点金银存起来。

而美元还有现代纸币很少有遇到这种情况,美国大家都用美元,只要不是几天就涨价很多,很少有人还能察觉,就算涨价了,也很少有人会发觉几年前的物价增加了多少。

当然,假如是一国之中有多种货币的就不一样了,比如某些国家多种货币都使用,那么大家很快就会持有那种最保值的货币,而抛出最不保值的货币,最终最不保值的货币越来越贬值,比如当年很多亚非拉国家本国货币就是如此。

第三点就是我们的时代特色了,以上两点其实即便古代也能做到,但是第三点古代就做不到了,就是生产力大幅度增加,现代很多看上去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古代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比如最简单的衣服,古代甚至哪怕笔者小时候,添置衣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要新年才能添置几个大件衣服,而且还要妈妈手织毛衣自己动手,为什么?因为衣服太贵了。而且往往没有成衣,要购买布料自己或者请人制作。一个月工资其实也买不了几件。

而现在呢?网上衣服款式又多,又便宜,一个月工资可以买几十件换着穿。

吃的也是,古代生产力有限,生产不了也存不了太多的粮食。哪怕太平盛世,但是一旦遇到几年大旱,即便朝廷认真办事,没有太多的土地兼并,照样一堆人要卖儿卖女。可是现在生产力大幅度发展,亩产量提升,即便遇到洪涝旱灾,我们一样能保证粮食供给,所以粮价不会大幅度上涨。(其实我们这几年拿到古代去,都算是大灾之年了,但是因为生产力提高了,影响不大。)

即便不和古代,就是和几十年前比也是如此,最典型的就是电视机了,以前电视机是黑白的,要几百元,相当于几年的工资,买回来没有信号还未必能看,要搞个大锅台接收信号。而现在的电视又大又清晰,选择又多,甚至只要一两周的工资就能买到,但是我们通常还是当摆设。

至于手机就不用说了,从大哥大到现在的手机,年轻人都明白,这就是生产力的变化。物质的极大丰富,冲淡了贬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