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数科技IPO, 资本的狂欢。目标万亿市值, 做机器人行业的比亚迪

  • 2025-07-24 03:07:31
  • 416

7月关于科技,资本市场最大的新闻都是围绕人形机器人。

7月初,智元机器人表态将购买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借壳上市;十天后,90后王兴兴创办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宇数科技宣布启动上市辅导,进军A股。

一场妥妥的资本盛宴,而未来,它将很有可能成就万亿市值,机器人行业的领军者之一,更像比亚迪一样,形成强大的商业壁垒。

宇数科技劫后余生,它的背后站着众多耳熟能详的巨头公司,王兴兴身家超过了40亿

宇数的IPO,投资人是欢喜的。

年度营收已经超过10亿,并且已经连续5年盈利,与其它一些需要靠IPO来输血的未盈利企业来说,这样的上市公司目的就不是为了套现了。

王兴兴的传奇故事不需要太多赘述,现在想入股难如登天,而曾经也是狗都嫌弃。

2016年的时候,初创的公司拿到Roobo联合创始人尹方鸣的200万投资,当时估值是1000万,对于重研发的初创公司来说,前期就是不断烧钱,200万砸不出任何火花,17、18年的时候就进入融资困境,王兴兴拿自己钱给员工发工资。

从2019年以后,产品开始得到市场认可。

2021年及2025年两登春晚舞台,2023年的时候,想当它的股东就得用抢来形容,没点市场地位根本拿不到份额。

最近一次融资在6月底完成,估值120亿,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基金、阿里、蚂蚁、吉利资本共同领投,绝大部分老股东都跟投。

除了这些股东外,背后还包括红杉中国、美团龙珠、深创投、中关村科学城、上海科创基金、经纬创投、祥峰投资、源码资本、顺为资本、锦秋基金、变量资本、初心资本、德迅投资、光速光合、中网投、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容亿投资、敦鸿资产。

而对于王兴兴个人来说,还直接持有宇树科技23.8216%的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10.9414%的股权,合计拥有34.7630%的股权。

也可以说,现在市场认可的他身家达到了41.7亿人民币。

宇数科技走出来了自主可控的路,俨然机器人行业的比亚迪

汽车圈说起比亚迪,第一印象是什么?

我想绝大多数人首先说的就是“便宜”,入门版带智驾功能的汽车只要个位数,6.98万的混动汽车,满足了大量普通家庭的汽车梦,并且看上去并不廉价。

当然总是免不了被斥责价格战,搞的大家都不挣钱了,可更讽刺的是,明明卖的最便宜,结果不光是挣钱最多的车企,毛利率还挺高。

促成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比亚迪强大的自主可控技术及生产能力,在巨大的销量下更降低了成本,当然它还继续扩大研发投入,论全面的技术实力、生产能力,国内或者全球新能源车企里,找不到第二家。

市场也很给面子,经历过2021年的新能源股价泡沫后,早都实现了股价的逆袭,截至7月21日,股价334.12元,总市值1.84万亿,如果对比今年的高点416.98元,那时候的市值超过2万亿,稳居A股总市值TOP5,市值比它高的只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农业银行。

而宇树科技也在走这样的路。

先不说最近杭州移动的亿元订单,按市场的销售数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在2023年的调研,宇树科技占据全球四足机器人69.75%的销量份额和40.65%市场规模份额。

它拥有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和制造能力,掌握了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的自研能力,180项国内外专利;通过设计及产业链整合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产品定价远低于国际竞品,性能参数领先行业,轻量化,移动速度快。

现在已经拥有了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消费/科研级机器狗、行业级机器狗,通用机器人三大机器人主机,以及激光雷达、机械臂、灵巧手等产品。

2019年,四足机器人AlienGo官方售价40万元;2020年,教育版A1售价到了不足10万;2023年Unitree Go2价格不足1万元。

2023年8月,发布的第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售价为9万美元;2024年,第二代人形机器人G1的起售价降低到了9.9万元。

这样的价格不是终点,适用于更多场景下的定制化将会提供各种配置、场景、性能的商业化产品。

最大的期待:天上的归大疆,地下的归宇树。这是一个可以拿十年的机会吗?

这块不细说了,大疆作为民用无人机,也在军事冲突中被当作武器,价格便宜,快速生产能力强,虽然市场并不认可它的价值。

在2025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大疆的估值为840亿,对一个占据无人机市场半壁江山的它来说,估值有失偏颇,当然不上市就没办法对其进行市场定价。

根据中研网一篇报道,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在2035年达到1540亿美元;

2030年四足机器人的规模达到56万台,市场规模80亿元。

当然,更大的增量可能不仅仅是民用市场,不管是泰山清运垃圾,还是巡逻,具备的全地形能力后,军事侦察的市场不容小觑,或者衍生出更多的替代人力危险作业的场景。

这样的市场规模可能不仅仅只有上面的那点数字。

天上大疆无人机到处飞,地上宇树机器人到处跑,这样的场景一定很酷。

回到本身IPO,上市成功是必然的,无非就是在哪个板块上市的问题,如果主板或者创业板还好,要是科创板或者北交所的话,普通人就没机会了,当然还得看看定价。

寒武纪没盈利都可以搞到2000多亿市值,拥有更具想象力的机器人为何不可?上市一定会爆炒一轮的。

或许也是一个可以拿10年以上的股票,以现在IPO前给出的120亿估值,或者可以大胆假设一样,上涨100倍,达到万亿市值,可能并不夸张,英伟达也是从10年前股价可以起飞的。

如果技术做的好,给它10年,100倍的涨幅可能真的会实现。

当然,最开心的一定是早期股东,这也是风险资本最丰富的回报,跟财富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