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借车风波
- 2025-07-07 11:47:10
- 720
杨妮工作的地方在老城区,这里的街道纵横交错,道路狭窄,停车位非常稀缺,于是骑电动车上下班,便成了住得不远的员工们心照不宣的默契选择,杨妮自然也不例外。
杨妮所在的公司规模不大,总共也就五六名员工,工作任务却不少,每个人都要身兼数职。
杨妮虽是财务,可忙起来时,还得兼顾其他杂事。
好在老板通情达理,给的工资与大家的付出相匹配,不然这几人怕是早就另谋高就了。
前些日子,公司负责前台的妹子因结婚,要奔赴丈夫所在的城市开启新生活,便递交了辞呈。老板很快又招来了一位新前台,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年轻姑娘。
新前台的工作内容不少,平日里要在前台接待来访人员,还得负责采购些简单的办公用品。每当有客户到访,她就得提前准备好新鲜的水果、茶点,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
公司楼下倒是有不少水果店,可这些店铺都开不了发票,无奈之下,每次采购,前台妹子都得前往两公里外的超市。
两公里的距离,打车去不划算,走路又太费时间,借办公室同事的电动车便成了她的首选。
这妹子也借过杨妮的电动车,可杨妮的那辆车是丈夫骑过的“老伙计”,车身老旧,骑起来各种不顺手。妹子借了一回后,便果断将其列入“不再考虑名单”。
这天一早,老板就叮嘱前台妹子,今天有重要客户来访,一定要去买些新鲜的应季水果回来招待。
不巧的是,办公室其他人都外出跑业务了,偌大的办公室里,就只剩下杨妮和前台妹子。
前台妹子急得团团转,虽说心里不太乐意骑杨妮那辆不好使的旧车,可眼下也没别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一脸不情愿地来到杨妮跟前:“妮姐,你的电动车借我骑一下吧,我去超市买点水果回来招待客户。”
杨妮一听,心里顿时犯了难。最近正赶上国补政策,丈夫心疼她骑旧车不安全,便商量着换了辆新车。这辆新车可是夫妻俩精挑细选、花了不少心思决定才买下的,杨妮宝贝得不行,自己骑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生怕磕着碰着。
可看着前台妹子焦急的模样,再想想整个公司就她们两人在,不借吧,实在说不过去。犹豫再三,杨妮还是把钥匙递了过去,嘴里还不停地叮嘱:“骑车慢点,路上注意安全啊!”
前台妹子风风火火地出发了,半小时后便回来了。她一边把车钥匙还给杨妮,一边好奇地问道:“妮姐,你换新车了?这车不便宜吧?”
“是呀!刚好有国补优惠,就换了一辆。”杨妮笑着回应,眼神里满是对新车的喜爱。
前台妹子端着果盆去清洗水果,嘴里还不闲着,絮絮叨叨地说:“那你这车买贵了,骑上去轻飘飘的,感觉很没有质感,还不如你之前那台小电动车有重量感。你怎么不买回你之前的那个牌子?现在这辆车的牌子网上的评价不是很好呀!”
她自顾自地说着,完全没注意到杨妮的脸色已经变得有些难看。
这辆新车可是杨妮和丈夫精心挑选的“心头好”,如今却被前台妹子说得一文不值,换做谁心里都不好受。但杨妮想着都是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想把关系闹僵,便随意应付了几句,赶忙岔开了话题。
可谁能想到,自那以后,前台妹子又多次向杨妮借车。每次用完车,她都要对新车评头论足一番,不是嫌弃车的款式不够时尚,就是吐槽车的性能不够好。
杨妮心里的不满就像被吹起的气球,越涨越大。直到有一次,她偶然听到其他同事聊天,说起前台妹子借车的事,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妹子以前借其他同事的电动车,用完也是各种嫌弃。这下杨妮全明白了,难怪她之前借了旧车一次就不再借,现在却总盯着新车借,感情是嫌弃旧车不好骑,就想蹭新车骑!
终于,在前台妹子又一次借车回来,对着新车一顿贬低后,杨妮再也忍不住了,积压已久的情绪瞬间爆发。她板着脸,语气严肃地说道:“既然你觉得我的车不好骑,那以后我就不借车给你了,免得你在路上碰到、磕到了,交警还要来找我的麻烦,这责任我可担不起。你每个月工资也不低,干脆自己买一辆电动车,这样多方便。”
“是啊是啊!如今有国补优惠,电动车也不贵,你赶紧自己也买一辆吧。”办公室其他借过车给前台妹子的同事也纷纷附和。她们早就受够了前台妹子的“毒舌”,大家好心借车,换来的却是她的嫌弃,爱车如命的她们,哪能受得了这种气。
前台妹子一下子愣住了,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说出了心里的真实想法,却招来所有人的指责,眼眶瞬间红了。
可杨妮等人这次说什么也不惯着她了。大家一起找到老板,郑重地提议买一辆公用电动车。这样一来,谁要是出去周边办事都方便,而且给公车买上保险,就算出了事故也有保障,总比借私人车辆安全得多。毕竟一旦发生意外,车辆持有人是要承担责任的,谁也不想平白无故摊上这种麻烦事儿。
老板听完杨妮等人的提议,沉吟片刻后点了点头。他也意识到,频繁借用私人电动车不仅容易引发同事间的矛盾,还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于是,在老板的安排下,公司很快购置了一辆崭新的公用电动车,还细心地为它上了全险,停放在公司楼下专属的停车位里。
前台妹子看着这辆公用电动车,心里五味杂陈。自那次被大家指责后,她才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原本只是想单纯分享骑行感受,却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一次次“心直口快”的点评,像一根根刺扎进了同事们的心。她越想越愧疚,决定找个机会向大家道歉。
第二天午休时,前台妹子特意提前去买了几杯同事们爱喝的奶茶,有些局促地站在办公室中间,红着脸说道:“妮姐,还有大家,真的对不起。之前是我说话太没分寸了,只图自己嘴上痛快,没考虑到大家的感受,谢谢你们愿意借车给我,还包容我的不懂事……”说着说着,她的声音渐渐哽咽。
杨妮见状,率先站起身来,接过奶茶,笑着说:“没事啦,说开了就好,以后咱们还是好同事!”
其他同事也纷纷接过奶茶,笑着调侃:“知道错了就好,以后可别当‘毒舌评论家’啦!”
办公室里的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
自那以后,前台妹子彻底变了。每次使用公用电动车前后,她都会仔细检查车辆状况,还贴心地准备了清洁布,用完车就把车身擦得干干净净。
遇到下雨天,她会提前在座位上套好塑料袋,生怕淋湿座椅。要是有同事也需要用车,她总是主动帮忙查看电量,提醒注意事项。
随着时间推移,公司里的同事们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下班前,大家会在工作群里分享公用电动车的使用情况和剩余电量,还会互相提醒检查车辆安全。要是谁发现电动车有小问题,都会主动联系维修师傅,或者干脆自己动手修理。
这辆公用电动车,就像一根纽带,把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司举办团建活动,大家骑着电动车,一路欢声笑语地驶向郊外。
老板看着其乐融融的众人,感慨地说:“真没想到,一辆电动车,不仅解决了出行问题,还让咱们这个小团队变得更团结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得大家的笑容格外灿烂。曾经因为借车引发的不愉快早已烟消云散,留下的,是同事间更加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这个温暖小集体的热爱。
结束语:这段因借电动车而起的风波,最终化作团队成长的养分。从摩擦到理解,从隔阂到默契,一辆公用电动车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题,更成为凝聚团队的桥梁。生活中的小插曲,往往蕴含着意外的转机,那些曾以为的矛盾与分歧,在真诚沟通与相互体谅中,最终都变成了拉近心与心距离的契机,让这个小小的集体,在风雨同舟中愈发紧密而温暖。
- 上一篇: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来了
- 下一篇:王楚钦收到棒棒糖秒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