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加速入局助贷赛道, 外资+助贷前景几何?
- 2025-07-30 01:54:52
- 170
作者 | 素喜智研
来源 | fintech生产力
助贷新规落地百日冲刺阶段,各机构披露助贷名单正在提速。
近日,素喜智研观察到,外资银行也陆续加入到了助贷名单的队列当中——“外资+助贷”这个略显小众的赛道由此浮出水面。
就在本月的7月14日,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官网披露了互联网贷款合作机构名单,共涉及到13家平台运营机构、10家增信服务机构:
而增信服务机构侧,以名单第六行为例,维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同一行的上海维信荟智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均为港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维信金科旗下。
有机构从业者告诉素喜智研,名单中的平台运营机构跟增信服务机构并非都如维信金科一般存在关联关系,有些其实不属于平台运营机构的“自带资源”,而是由银行方进行指定。
另一名从业者则表示,最近三年,韩亚银行的存贷款规模出现了持续萎缩的情况,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或许是其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此次白名单的公布,体现了外资银行注重合规性的选择标准。
公开资料显示,韩亚银行为韩国第二大金融集团---韩亚金融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总部设在首尔。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07年12月,总部设在北京。
官网资料显示:2014年12月,通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功吸收合并外换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合并后注册资本由2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3.5亿元人民币,韩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
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金相洙,2022年被北京银保监局核准担任行长:
无独有偶,跟韩亚银行一字之差的东亚银行,同样在官网披露了贷款合作机构与合作产品,于个人消费贷领域,与蚂蚁智信合作了“蚂蚁信用贷”。
可以看出,该合作模式为纯助贷,东亚银行为100%出资方。而与微众银行合作的“微粒贷联合贷”,则由东亚银行与微众银行共同出资,属于联合贷业务。
除了微众银行,东亚银行还合作了另外一家民营银行——网商银行,对应产品为网商贷,属于个人经营性贷款,称“我行作为贷款人(或贷款人之一)与客户签订贷款合同”。
官网资料显示,东亚银行于1918年在香港成立,1920年在上海设立第一间分行,自此内地业务从未间断。
2007年初,东亚银行在内地注册成立全资附属银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中国总部设在上海,是内地分支行网络最庞大的外资银行之一。
“外资+助贷”这样的业务合作模式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外资历来对个贷业务保持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外资存在业务需求,尤其在本土化拓客的过程中,更期望获取一些外部助力。
中邮消费金融的母行虽是国有大行,但也有外资成分——其第二大股东星展银行持股16.67%,属于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
2022年1月,中邮消费金融股权生变,支付龙头拉卡拉退出,其股权正是由星展银行完成接手。
除了股权增资,星展银行也会为中邮消金给予资金助力,就在上个月的6月25日,星展银行还为中邮消费金融提供3亿元资金,占后者2025年第一季度末资本净额的4.06%,侧面反映出外资股东对我国消金的乐观态度与有力支持。
与中邮消金相比,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的外资成分“更足”——除了母行南京银行,其余三家股东全部为外资。
除了对消金业务保持兴趣之外,外资银行在内地开展业务,多少有可能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根据多家机构公告看,去年以来外资行内地网点“关停并转”并不鲜见。
以韩亚银行为例,其2024年贷款余额(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减去贷款损失准备)仅为286亿元,与2023年308亿元相比净减少22亿元。
与之相对的是,韩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却迅猛增长:2021-2024年,该行贷款损失准备分别为8.52亿元、7.6亿元、11亿元、12.2亿元,短短三年间激增60%。
外资行内地网点“关停并转”悄无声息地进展着,而花旗银行今年却一度登上了新闻热搜。
对于出现分化的外资银行市场,“助贷+担保”模式无疑是一个高质量拓客的绝佳路径。引入拥有流量的头部助贷机构不愁客源,担保增信机构又能够助力稳固资产质量,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政策的落地并不只是严监管,同时也意味着各方预期的明确,例如在消金新规落地过后,有持牌消金的担保类业务规模迎来增长。
而对于助贷机构而言,持牌外资的引入也能够进一步丰富资金来源,防止集中度过高所引发的资金运营风险。
- 上一篇:初代被万拍卖成交
- 下一篇:黄圣依程潇谈是否接受婚前同居